本报道走访上海及苏州、嘉兴、南通等周边8个城市,采访68位政府官员、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,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2025年季度报告,深入解析上海大都市圈在基础设施、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同创新。

【区域观察】清晨7:00,从昆山花桥开往上海市区的跨省地铁列车满载通勤者;上午10:15,苏州工业园区某企业的研发团队正与上海张江的实验室进行5G远程协作;下午3:00,太仓港的集装箱通过自动化系统无缝衔接洋山深水港——这些场景勾勒出2025年上海大都市圈的日常图景。
第一章 交通互联新网络
1. 轨道上的都市圈:
- 跨省市域铁路增至12条
- 日均通勤人次突破150万
2. 智慧物流体系:
- 自动化港口联动效率提升40%
上海花千坊爱上海 - 跨境物流时效缩短30%
第二章 产业协同新格局
1. 创新走廊建设:
- G60科创走廊企业数量增长65%
- 联合研发中心达82个
2. 产业链重构:
爱上海419论坛 -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破万亿
- 生物医药协同创新项目年增48%
第三章 生态共治新范式
1. 环境联防联控:
-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%
- 跨界河流水质达标率100%
爱上海419 2. 绿色基础设施:
- 生态廊道贯通率85%
-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35%
【权威解读】
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表示:"2025年的上海大都市圈正在形成'核心引领、多极支撑'的发展格局,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、产业发展协同化和生态环境共保联治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。"
(数据来源: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《2025上海大都市圈发展报告》)